执行前:
①根据目标制定执行计划,谁来执行,何时完成?谁来监督验收?目标本身一定要清晰,可量化,就是可度量、可考核、可检查,本身不能模棱两可,并且应在单位内建立一种“执行文化”。要让全体干部职工心悦诚服地自愿多用心,将工作执行得更好,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单位的奖罚制度和执行力连结起来。
②下达命令并和执行者深度沟通,明确任务的执行先后顺序,执行的关键点。有很多事情要分轻重缓急。用80%的时间解决重要的事情,20%的时间处理琐事。重要的任务要明确奖惩条例。
③要有明确的时间表。班子领导讨论决定了的事情,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做,一定要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地去做。更重要的是,中层干部和职工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必须向监督验收者下达命令,明确任务的验收标准和时间。
④指令一定要明确简明。指令是否明确也是很重要的工夫之一。如果有歧义或自己想当然地认为下属已理解,后果是严重的。对指令要确认,得到确认之后再去执行,会减少很多偏差。在执行力下放的实际工作中,多问一句话和少说一句话的效果往往大不一样。
2、执行中:
①随时跟踪,询问任务的执行情况。不能唯制度论,过程是要关注,必要的时候要去督促,去指导,对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和判断。决策层跟进与过程控制对提高执行力来说也是重要的一项工作。
②和执行者深沟通,要注重培养具备领悟能力、计划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授权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的中层干部。同时要看存在哪些问题,需要领导提供哪些帮助?
③应该注意改进的地方和事项,执行中要注重一些细节的落实与跟踪。
3、执行后:
①总结执行情况,作出评判。
②根据执行情况,当奖则奖,当惩则惩。(以精神鼓励为主充分鼓舞员工的斗志)
③要有反馈机制,这样形成管理工作闭环。强调正强化和负强化,整个单位各部(室)和层级执行会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着的机械功能系统,他们之间是环环相扣的链条关系,而从链子断裂的地方就会很快得到反馈点的信息,在其中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哪个环节执行不到位,是班子领导、中层干部还是职工的执行力出现了问题就会一目了然。然后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共识,重要的经验要普及宣传。
中层领导人不论是作为一名执行者、还是一名领导者,都必须通过别人来完成任务。即使作为一个校长,对于一间学校来说是决策者,而对于整个教育机构来说,也是中层领导。我们要做个“服众”的领导者,有意识地提高以下几项能力:1、计划能力;2、指挥能力;3、控制能力;4、判断能力;5、授权能力;6、从被领导中学习领导的能力;7、领悟能力;8、协调能力;9、创新能力。
编辑:陈老师
上一篇:良好的习惯从养成教育开始
下一篇:2009年高考安徽卷数学试题分析
学校地址:淮南市经开区啤酒厂路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