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动态

好的家训家风育优秀儿女

2020-10-110管理员

摘 要:“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选自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在中国先民眼中,家不仅是一个安居栖息之地,而且它还承载着的是一个家(氏)族的代代传承的记忆。因此,在中国人眼里的“家”并不能单纯的认为是个场所,更多的是一个家族历史的见证,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就有“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之句。可以说,家事实上意味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故事。这种情感并未随着历史的波动,而出现戛然而止的情况。追根溯源,这还在于中国人有一种“家魂”存在。它至始至终有着强大的向心力,将人牢牢的绑定在“家”这个体系下。

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注重家庭及家庭教育,中国文明能够绵延不绝、一以贯之,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家庭观念的支撑与支持。“家训与家风”是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精髓,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形式。所以,家训、家风既是家庭教育,也是社会教育,还与学校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关键词:家训 家风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政府教育

 

一、家风家训的古今定位

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家庭,作为一个人生命的起点,是每个人吸收养分的开始,也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家长在孩子出生伊始就在举手投足间向他们传递着一种无言的教育。正如俗话说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姆斯基曾说过,孩子五岁以前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他的今生,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家规、家训与家风则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形式。

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我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父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的言谈举止营造了特定的家风,我们在这种特定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闻目睹接受影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的讲话)

这其中,“模仿”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成年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会对我们产生某种性质的影响,我们都在模仿。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是先辈留给后人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智慧结晶。运用家训告诫家人、教导子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教育子孙后代最基本的形式,发挥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作用。家训的核心内容“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24个字尤其是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容是一脉相承、基本契合的。

家风与家训二者一张一弛,一松一紧,既有利用道德规范,又有依规而行。在潜移默化之中,也带着一种紧然的制度约束。从这里来看,我们能够从中找到国家治理将道德引导与法制建设共同发展的影子。

新时代的家风:孝亲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道德要求,是维系家庭和谐的根本纽带。在孝亲之外,家庭成员还要将孝亲的美德扩大到家庭所在的民族和国家。这就是忠。忠于民族、忠于国家,忠于同时代人的美好事业,是所有人都应该遵循的道德。

家风是从社会各个方面和角度吹出的人情之风。人情有冷暖,人际有关爱,人间有仁义,那一定是良好家风影响下的结果。当人人走出家庭,带着家的温暖,装着家的期盼,怀着家的未来,为社会奉献自己的才智,一个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民族国家就一定能够建成。国风中的道德力能够影响家风,家风中的道德力也能够影响国风。当国家政风清明、学风向上、文风大振,民风一定醇美,家风也就会醇正。

二、当代社会视角下,归入家风、家训的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从当代社会视角下,归入家风、家训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牢固树立爱国思想。家风与家训里,很早之前就确定了家与国的关系。我们将家国文化这个优秀文化内容代代传承下去,对于维护和捍卫国家之尊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有效净化社会风气。家风与家训主要通过软硬两种手段,加强邻里族人的规范意识。目前也有部分姓氏虽然成立宗亲会组织,但本身并未起到劝诫、互助等作用,这都是与家族传承的宗旨是违背的。从这点出发,加强国家对姓氏文化组织的引导,规范地方家文化,加强其发挥作用也是亟需进行的。

第三、有力推进文化建设。家风与家训,有的伴随一个家族延承了千年之久。本身就是一种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他对当前的家族建设、国家建设都有着极大或者相当大的参考意义,对于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有效促进社会沟通。很多家风家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在于“睦邻友好”这个内容。古语就有“远亲不如近邻”之说,它要告诉我们的是一个村落、一个城镇,你可能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体,这就需要你能不断与人加强沟通,加强交流。而对于目前很多“零交流”、“邻里如路人”也是很常见的,如何强化家风与家训,进而影响到社区文化这将是未来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第五、有利发展和谐关系。如前第四点所说,强化家风与家训的作用,进而促进社会的友好沟通。这就将中国的“和”文化铺展开来。对于净化社会风气的同时,又能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发展和谐关系。

三、 那么,如何做呢?我觉得应从三个方面来说:

1、家庭教育来说

先说做人。

首先教育子女应从胎教开始。父母的修养对子女影响最深。为人父母者应有贤有德,教子就应趁早,此为良策也。南北朝时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云: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当之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此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可反笑……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仇怨日降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亦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是也。”俗谚说“教妇初来,教儿婴孩”,也是这个意思。

其次,必须严教。俗语云:严父出孝子,严师出高徒。但封建时代之严多施以鞭笞棍棒,现不可取。声色以严,说理以严为适。刚柔相济,防邪以养正,则为上策也。清张履祥《训子语》: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严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孝。……严则督责笞挞之下有以柔服其血气,收束其身心,诸凡举动,知所顾忌,而不敢放肆。宽则姑息放纵,长傲恣情,行端过恶,皆从此生也。

再次,引导他们如何交友。如何交友?我认为,与人交往,不要只想着占便宜,而应想着怎样能多帮助人、多记人好,少扬己优、宽厚仁爱最为重要。对方长处多于短处,并与之志向合得来,就可与之深交,否则应及早离开。自己应以诚待人,不可虚浮向恶,否则无好人与你相交。若交上比你更劣迹的人,会害你更重。是君子就不做损人利己或者损人又不利己之人。

再说做事。

我认为做事要做到“勤俭自勉,倡廉戒奢”这八个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不管贫富,切记勤能补拙、俭宜持家。贫时思增裕,以利少些饥馑寒冻;富时想济人,解人于危难困顿。杨震“四知”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可自欺!若能幼时入耳,少时入心,成年为官时时时融身一体,则小不致辱家,大不会害民、误国也。

家庭是每一个孩子成长发展极其重要的原动力。每个家庭是健康的、理性的,每个家庭中的孩子就是身心健康的,那么,我们社会这个大家庭也会朝着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家训、家风恰恰是这个道德生活化最适宜的载体。

家风,这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训、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周怡的《勉谕儿辈》、朱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渐渐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训、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是先辈留给后人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智慧结晶。运用家训告诫家人、教导子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教育子孙后代最基本的形式,发挥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作用。家训的核心内容“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等,与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中的24个字尤其是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容是一脉相承、基本契合的。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训、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2、从学校教育来说

淮南文汇学校童敬慧和王丽琴校长的领导和带领下,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家风家训教育活动:

1、收集学习优秀家风,弘扬中华美德,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全校深入开展“家风家训伴我成长”系列活动。

2、学校开展家风家训活动,为深刻领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实质内涵,我校开展了“洪学智故里好家风”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再次潜移默化地受到“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等优秀品质的熏陶。学生们从各自家中挖掘、总结优秀家风,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3、学校开展“守家规、树家风”教育活动。为推进孝亲敬老为基础的家风家训建设,传承家风家训的好故事,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4、学校开展了“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主题活动。学校邀请家长代表作经验交流,传授家教经验,分享交流借鉴。

5、学校还开展“家风家训”征文活动,倡导诗礼传家、勤俭持家、尊老孝亲、诚实守信、文明礼仪等,促进了家长素质的提高,推进了家校共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6、学校召开家风家训主题班会。以家风家训为话题,让学生主动上台自由发言,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介绍自家的家风家训,讨论自己的班级和学校需要什么样的“班风”“校风”,将讨论结果适合于班级的补充到班规班约中,让同学们把遵守家规和遵守校规有机融合起来,弘扬中华美德,树立新时代风气。

7、学校通过在国旗下讲话,开展主题班会,收集家教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奋发向上,做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了解、弘扬和践行家风校训。分别讲述了有关“家风”的故事,让大广师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传承优良家风的重要性,并且让广大师生明确我们需要的家风是: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谦虚礼让、设身处地、善解人意、甘愿吃亏、知使命,明责任等。注重道德自律的家庭成员,才能够在家庭中享有威信,才有资格成为家庭的中流砥柱。有了良好的家风,整个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8、最美家庭家风家训评选活动

9、家风教训有奖知识问答

10、家风教训征文比赛

11背诵优秀“家风教训”比赛

一条条家训,一片片家教故事,无不承载着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思想延续、文明教育,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化,使广大教师们再次潜移默化地受到“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等优秀品质的熏陶。“好家风、家训”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家长的一致好评。

3、政府教育来说

1邀请专家访谈。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举办网络访谈等形式,邀请省内外专家,对什么是家训、它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家训的遗存、传承的现状和与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家训对家庭、个人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通过活动,让人们了解家训、了解家训背后蕴含的道德含义,在家训的熏陶中,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2)突显大众化。不仅挖掘整理了历代名人、知名公众人物的家风家训,如吴越王钱镠“钱氏家训”、朱熹“朱子家训”、袁了凡“了凡四训”、郑义门“郑氏规范”、卦村诸葛亮《诫子书》、“孔子家训”、刘基“刘氏家训”、清代清官许汝霖《德星堂家订》等,还挖掘整理了近代的周恩来家规、蔡元培家训、陶成章家训、秋瑾家训、金庸家训、陆游家训等等,以及造访知名企业方太电器、星光集团寻找家训,同时也将视角更多地关注出自普通家庭的家家规,如杭州医生达式华的家训“困难留自已,方便给他人”、鲁迅故里居民周筱儿《朱子治家格言》倒背如流等,让知名人物与普通百姓一起畅谈家训对自身成长及对家风形成的影响和作用,展示民间家训,进一步提升家训典型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3互动性。在社会层面开展互动交流,通过在报纸上开设专栏,在网站上开设贴吧、在微信微博上设立平台等方式,鼓励广大市民、网友、微博微信用户,以文字、照片或视频相结合的形式,将“好家风、好家训”的内容上传,并不定期晒出所征集的家训家规,引导大家参与留言、讨论、学习和分享,使人们在互动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学校、企业、社区利用社会人文讲堂、家长学校、社区沙龙、企业课堂等开展相关讲课、讲座、报告会等活动,吸引群众围绕家训家风主题展开民间讨论和互动,强化活动的参与性和体验感。

4传播“家训家风”

依托新闻媒体、社会媒介、文化艺术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家风家训传播展示活动,促使广大群众在活动中领悟家风家训内涵,感受传统道德力量。宣传展示,“入百姓眼”。发动新闻媒体、网络志愿者、微博和微信达人运用报纸、电视、网络、微博、微信、手机APP客户端等平台,将征集到的优秀家训和家训故事,进行持续而广泛的宣传和传播。充分利用宣传册、流动展板、公益广告牌、文化墙、LED显示屏等社会媒介,在主要道路、人群密集区进行大力宣传,有些还拍成纪录片,有的还将好家训通过添加通俗易懂的注解,做成宣传册发给群众,或汇编成书,引导群众知家风、懂家风、重家风。

  5故事巡讲,“入百姓耳”。挖掘整理出如“钱氏夜访授经”、“周恩来的家规故事”、“浙江民间希望工程——叔蘋奖学金”、“许老爷的铺盖”、“两条家训造就教育世家”等优秀家训家风故事在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上广为传播。利用各种宣传手段、邀请有关专家、组织文明传播志愿者、网络知名博主和家训文化传承地当地长者宣传、讲述家训对自身成长及对家庭、家族和本村、本地的影响,畅谈家风对当地村风、民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展示民间优秀家训,讲好家训家风故事。

   (6)融入中小学德育教学。在学校、在少年宫,各种家训家风为主题的班会、征文比赛、演讲歌咏、故事会等活动层出不穷,把家训家风与校园德育、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等有机结合,编入校内课文、校外读物,不仅给如今的学生补上了家训家风这一课,而且使家训家风教育走进了课堂,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家训,传承家风。在家长学校里,组织家长、学生和老师围绕家训、家风对个人品行、道德操守的影响等话题共同展开讨论和评议,动员家长为了孩子、为自已的家庭,立家训,树家风,以“家风”带“校风” (淮南文汇学校已经实行),切实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格局更具有特色的是,在儿童、青少年的开蒙礼、成人礼、谢师礼、敬老礼、祈福礼等传统礼仪活动中,融入家训家风内容,让少年儿童在心智启蒙中、在人格形成时,及时得到好家训好家风的熏陶和启迪。

   (7)融入“我们的节日”活动。把家风家训建设融入清明、端午、春节等传统节日活动中,进一步丰富道德内涵,提高育人水平。

   (8)融入“最美”教育实践活动。把好家训、好家风融入寻找、评选“最美家庭”、“最美乡村”、“最美人物”等“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在寻找中注重修身立德,在评选中,看重良好家风。

  实践证明,运用“家训”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引导人民群众积极追求真善美,凝聚健康向上的正能量,使“家训”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传播,使之重新成为老百姓对子孙进行立身处世、持家治业教育的传家宝。

好的家训、家风可以树立积极的、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是得以处理好社会公德建设中人与人关系、人与物关系的重要手段,是处理人生、对待生活的风向标.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诚如《大学》所言,一家仁,一国兴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开启的第一所学校.家风是传承千年的精神尺标,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世风的基石和载体,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也无疑是青少年道德萌发的丰富土壤,道德成长的文化摇篮.家风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化,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引导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古为今用,借鉴传统家训的做法,将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一个个家庭必将成为重塑社会公民道德而开垦出的一片片绿洲,点燃的一座座灯塔.

 

参考文献  【1】颜之推《颜氏家训》。【2】诸葛亮《诫子书》。【3】《论语》。【4】 河南遂平 王万江 《家训,家之根,国之本》――由古代家训引起的思考。  【5】《习主席重要讲话》【6】互联网

作者:赵湘翔

单位:安徽省淮南文汇学校
地址:淮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啤酒厂路58号。
电话:18755438725

文汇动态
淮南文汇学校
联系方式
接待室电话:0554-21213010554-2661105
电子邮箱:564816803@qq.com

学校地址:淮南市经开区啤酒厂路58号

微信公众号
  • 淮南文汇学校
  • 淮南市文汇女子职业学校
  • 文汇幼儿园
  • 淮南文汇学校

    淮南文汇学校